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脑电双频指数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

2020-06-30 14:10:10 1390

作者:罗婵,王雅琪,姬静,陈鹏,吉林大学中日友好医院麻醉科

脑电双频指数(BIS)主要反映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以及镇静和催眠的信息,它不仅与正常生理睡眠密切相关,而且可以监测麻醉深度的镇静成分。适当的麻醉深度有利于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脑电双频指数是临床上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麻醉深度监测工具。大量研究表明,脑电双频指数不仅可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以指导麻醉管理,还可用于预测心肺复苏后的神经系统、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和镇痛以及监测睡眠深度。

1.脑电双频指数在麻醉中临床指导意义

1.1国际清算银行监测和麻醉苏醒

深度麻醉被认为是延迟性苏醒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术后康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IS指导组能显著减少麻醉用药和麻醉恢复时间。Oliveira CR等筛选出17项相关研究,分析认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有效减少拔管时间、时间和位置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室和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蒋敏洪等人的研究分析了包括9537名患者在内的26项相关临床研究,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结果发现,与非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组相比,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组能有效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早期苏醒是全身麻醉后的理想目标。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以预测麻醉深度和苏醒时间,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避免苏醒延迟。

1.2 BIS监测和术后死亡率

自2005年以来,蒙克等人提出了术中低血压和长期深度麻醉(BIS

麦考密克和其他人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双低累积时间超过60分钟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正常患者的两倍,双低累积时间与术后死亡率密切相关。威林汉姆医学博士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三低组(低BIS值、低血压和低最低有效肺泡浓度)的死亡率显著高于非三低组(1.9%对0.4%),三低的累积持续时间与死亡率的增加显著相关。然而,一些研究未能重现这一发现。结果显示“低BIS值、低血压和低最低有效肺泡浓度”与术后死亡率没有关系或可能有关系,但不是因果关系,这可能是由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因素引起的。

原因可能是某些研究可能具有与术后预后不良相关的可重复脑电图特征,如脑电图抑制;当某些特殊的脑电波形状与低肺泡最低有效浓度或低血压同时出现时,相关性可能更高,因此低脑电双频指数值的麻醉师应学习如何理解脑电图波形,而不是仅仅依赖计算值。关于这个问题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是它代表了真正的因果关系,还是偶然现象需要更多的检验来验证。

1.3 BIS监测和认知障碍

术后认知障碍是老年患者(年龄≥60岁)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可能导致预后不良,增加死亡风险。术后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许多原因。麻醉可能是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术后谵妄的风险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降低了6%,术后三个月认知障碍的风险降低了3%。在2018年,Punjasawadwong Y等人的证据也表明,BIS引导的麻醉可以降低60岁及以上患者术后谵妄的风险,并在3个月内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这是基于对包括2929名6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内的6项随机对照试验的分析。

麦肯齐·KK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进行麻醉可以减少38%的术后谵妄发生率。虽然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与术后谵妄之间的联系机制尚未确定,但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与术后谵妄减少之间存在相关性,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卢X等得出结论,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低认知功能障碍组和高认知功能障碍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在2019年,全C等人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在深麻醉组中的BIS值为30-45,另一组在浅麻醉组中的BIS值为45-60。术后7天深麻醉组的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浅麻醉组(19.2%vs39.6%),术后3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同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的炎症因子水平也验证了第一个结果。术后7天,深麻醉组血浆蛋白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轻麻醉组,术后3个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一些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与轻度麻醉组相比,深度麻醉组能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术后7天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脑损伤。麻醉深度与术后认知功能的关系仍有许多争议,需要大量临床研究来验证。与非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相比,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有利于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和认知功能。

1.4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术中意识

一些研究发现,浅麻醉可能是术中知晓的主要原因,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以显著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严重全身性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慢性疼痛患者服用大剂量阿片类药物等)。)和接受静脉全身麻醉的患者。虽然术中知晓率为0.1%-0.2%,但一旦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高等的研究结果发现,静脉麻醉下患者对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组的知晓率低于非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组。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降低吸入麻醉患者的知晓率方面没有明显优势,但在静脉麻醉方面有显著优势。然而,BIS监测组和非BIS监测组的术中知晓率无显著差异。尽管在吸入麻醉患者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和呼气末气体监测的临床意义相似,但在吸入麻醉中避免过度麻醉具有一定的意义。

1.5儿童和老年患者bis监测的特殊性

目前还没有准确、全面的工具来反映麻醉深度,BIS是一种可靠的测量麻醉深度的方法。目前,一般认为40-60之间的BIS值是合适的麻醉深度。然而,由于老年人和儿童在年龄、脑功能和结构上的差异,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是不确定的。

1.5.1儿童bis监测的特殊性

脑电图的振幅和频率在婴儿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不断变化,脑电双频指数在评估儿童麻醉深度时是不确定的。J.Tokuwaka等人发现,对2岁以下儿童的麻醉深度进行BIS监测是不可靠的。建议对2岁以上的儿童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2017年,Sciusco A等人发现,在1个月至12岁的儿童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准确性逐渐提高。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麻醉中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1.5.2老年患者bis监测的特殊性

对老年人的BIS监测也有其特殊性。PurdonPL等人的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脑电图振幅明显低于青年人,且更容易出现脑电猝发抑制;随着年龄的变化,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正常变化,这可能会影响麻醉引起的脑电图变化。基于脑电图的麻醉深度指数可使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剂量。2016年,一项关于老年患者脑电图双谱指数变化的研究表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不能反映老年患者脑电图的退化,但可以反映个体对镇静催眠药物的敏感性。如果手术期间达到预期指标值(40-60),可能会过度使用麻醉剂,导致老年患者出现脑电图抑制。

Valence T等人在他们的研究中说,我们不应该试图将BIS值保持在推荐的范围内,而应该调整它们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基于脑电图的脑电双频指数值没有考虑年龄因素,因此在老年患者中可能不准确,这可能导致实际麻醉深度过深。

2. 国际清算银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2.1心肺复苏后bis监测的应用

脑电监测脑缺血具有灵敏度高、反应快、方法简单的特点。脑电信号的脑电双频指数也可以为预测神经组织损伤和保护神经功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Jouffroy等发现,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作为心脏骤停患者脑死亡的早期评估工具。心脏骤停后的低BIS值与不良的神经预后有关,BIS值0是预测脑死亡的良好指标。Haesen J等人发现脑电双频指数和标准脑电图之间几乎没有区别,后者在识别心脏骤停后经常出现的一些神经精神症状,特别是在识别心脏骤停后的早期癫痫方面非常准确。

ertmans W等人发现,在心脏骤停患者中,自发循环恢复后12小时内的平均BIS值小于25可能表明神经系统预后不良。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合一些临床表现可能更有助于预测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转归,早期发现神经系统的不良预后。

2.2 bis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

镇静和止痛的评估对重症监护室的病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过去,它依赖于病人的身体运动或生理表现,如心率和血压,但这些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估镇静和止痛的程度。王等人发现了国际清算银行价值

Faritous Z等人的研究表明,脑电双频指数值与疼痛刺激之间存在潜在联系,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有助于对无意识通气的重症监护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分级。BIS监测值的变化与重症监护病房CPOT评分呈正相关,比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更敏感和有效。Shan K等人的研究表明,CPOT和BIS可以为不同的患者提供全面的疼痛评估。虽然许多研究发现疼痛刺激能引起脑电双频指数值的明显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否能在疼痛评估中发挥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2.3 bis监测在睡眠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多导睡眠图(PSG)是分析睡眠结构的金标准,但由于时间、设备和成本的限制,在临床上并不常用。脑电双频指数通常用于监测麻醉深度。然而,由于麻醉和自然睡眠之间的脑电图特征的相似性,一些研究者将脑电双频指数作为睡眠监测工具进行评估。大多数研究表明,慢波睡眠时,脑电双频指数随睡眠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睡眠阶段脑电双频指数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希门尼斯等人发现,在慢波睡眠期间,随着睡眠深度的增加(从N1到N3),脑电双频指数值下降,而在快眼动睡眠期间,脑电双频指数值上升,在睡眠期间与N1和N2重叠。然而,脑电监测提供的肌电活动可以在必要时帮助识别快速眼动的N1和N2以及NREM。在贝尼萨磁共振等的研究中,脑电监测在识别NREM时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N3时相,但它不能区分浅睡眠时相(N1)和快速眼动或清醒状态。或许在未来的研究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结合肌电图或电生理图将被用于区分不同的睡眠阶段,从而更好地监测睡眠深度,并可作为睡眠监测的替代方法,以降低多导睡眠图的成本,提高护理能力。

3.摘要

脑电双频指数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脑电图分析获得的数值。尽管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存在诸多不足,但在现有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中,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资料来源:罗婵、王雅琪、姬静、陈鹏。双谱指数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室诊断杂志,2020,24(01):153-156。

转载来源:麻醉平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