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网络问诊、开药,靠谱吗

2020-12-01 10:50:17 1280

在三个在线咨询平台上给几个不同的医生拍了一张口腔溃疡滋生的照片,但是得到了很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

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影响,线下购药场景有限,很多患者将就诊需求转移到了互联网上。各大互联网医院和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纷纷推出网上免费咨询、便民门诊、远程会诊等服务,医疗保险支付和药品配送也迅速推出,帮助网上抗疫。据艾媒体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4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数量为4500万,普及率为6.6%,预计2020年将达到7.9%。报告显示,疫情极大地提高了网络医疗的普及程度和公众意识,促进了网络医疗的发展。

然而,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网记者注意到,虽然网络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网络咨询和处方过程中仍存在制度漏洞,导致公众体验不佳。

同一病例咨询了很多医生,诊断结果各不相同

小李,家住安徽,今年疫情期间帮父亲用互联网咨询,现在已经成为父亲批评“互联网不靠谱”的重要依据。

今年3月,小李的父亲被“口腔溃疡”问题困扰,“嘴里出现了很多白皮,越来越严重”。当时受疫情影响,只有县医院的发热门诊可以接受治疗,其他科室全部停止治疗。小李,一个自称“见多识广”的年轻人,决定通过网络咨询帮助父亲看病。

他咨询的第一个医生是安徽省某三甲医院的口腔医生。医生出示父亲的口腔照片,用文字描述相关症状后,诊断为“舌炎引起口腔溃疡”,“吃点消炎药,注意休息,就没事了”。医生还开了消炎药,让他线下买。但两天后,小李父亲的病情加重了。小李随后在另外两个网络咨询平台上选择了几个牙医,提供了同样的照片和病情描述。

“这些医生说是7788,没带重样。”小李说,有的人被诊断为“重度口腔溃疡”,有的人被诊断为“念珠菌感染”,有的人被诊断为“口腔炎症”。每个网医给小李爸爸开的药都不一样。“我真的很困惑,所以我只是没有买任何药物,所以让我们等待。”。

最后小李父亲在县中医院开了诊所后去看医生,确诊为“抗生素引起的念珠菌感染”。经过几周的治疗,他的情况有所改善。

上海某三甲医院的一位资深牙医告诉记者,“念珠菌感染”对牙医来说确实不是什么疑难病症,不需要找牙科细分的专科医生。之所以会出现“一张图,不同的医生给出不同的诊断”,是因为网络咨询的“天然局限性”。

“在网上可以拿正规大医院拍的片子和出具的病理报告来复查、随访、会诊,但是首诊肯定不行。”医生说,牙医的线下咨询除了观察口腔内部情况和询问病情之外,还会辅以触摸和按压动作。仅通过口头拍照和询问病情很难达到“准确诊断”,更不用说开处方了。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处方药“赚钱”吗?

除了网上咨询,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处方药也成为“互联网+”的一大特色。

研究生小荠最近因学习和生活压力而脱发。在网上查询相关资料后,他认为自己的病应该是“雄激素性脱发”。网上搜索显示非那雄胺可能有效。但非那雄胺是处方药,其副作用可能影响男性生殖功能。平时去医院会诊,医生不会随便开这种药。

记者注意到,网上查病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遇到疾病时的自然反应。据《广州日报》此前对网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使用互联网收集信息,53.64%的人依靠疾病,只有3.84%的人“从不这样做”。

小荠是一个典型的特别喜欢“自我诊断”的年轻人。为了避免在医院排队挂号的麻烦,他在网上随便找了一个网上咨询和购药平台。在和“网医”简单介绍了相关情况和过敏史后,医生给他开了一个非那雄胺的处方。“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小吉告诉记者,医生并没有问他是否看过线下医生,是否做过线下诊断。

“新手妈妈”小罗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3岁的宝宝2019年初因为咳嗽低烧去了儿童医院。当时医生开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今年11月,也就是最后一张处方开出近两年后,她带着试一试的心理,在网上购药平台上买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于是处方药,她被平台转到了“在线咨询”板块。“医生”看了去年年初的处方,给了她一个蒲地蓝消炎口服液6盒(每盒10片)的付款链接。

记者注意到,虽然网上购药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但“处方药黑洞”不容忽视。

“网络平台的监管责任往往落在平台本身。第一,平台是否有这种切断自己业务的动机;其次,各大平台在‘质量控制’方面确实都在探索。”网上咨询平台的一位匿名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前,《现代快报》曾曝光,一款名为“医联”的具有在线咨询功能的App出现了出租医生账户的现象。出租账户的医生将咨询费分成兼职人员的咨询费,不询问对方资质就出租账户。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人,也可以在平台上为病人“看病”。

据前述负责人介绍,这其实是目前很多平台面临的监管问题。

在线医疗平台监管

“核心问题是,医生做的网上诊断谁负责?”一位已经辞职并穿越互联网诊疗平台的医生告诉记者,在网上,地方卫生和卫生委员会监督医院,医院规范和管理其医生的诊疗行为。“提炼到每一个有特殊疾病的部门。科室主任会对自己科室的医生有基本的书面要求。”

医生说线下,医生是“单位人”,有各种规章制度规范他的医疗行为;在网上,医生是一个“独立的人”,互联网平台对他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云南昆明某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尤某告诉记者,网上咨询时可以开药,不需要经过任何严格的审批程序。“但我们一般不开相关处方,只是提供一些建议。个人认为网上咨询只能提供一些建议,如果需要开药,还是会建议患者下线。

你告诉记者,医生在网上看病几乎没有监管,主要靠自我意识。

“我们也一直在探索‘质量控制’。比如医生回答几次就是一次完整的会诊;如何监督和规范医生直接向患者粘贴百度内容;在误诊开错药的情况下,谁负责,等等。”前述在线咨询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各大平台都在“摸索”。

记者注意到,随着中国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目前至少各大在线咨询平台对在线医生资格考试进行了严格管理。以“丁香医生”为例,它在选择医生入驻方面设置了两个门槛。一、准入资格,中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提交落户意愿后,平台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专业评审。进行评估;二是日常检查时,医生接受患者的评分和投诉,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二次评审,对不合格的医生进行处理。

2018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医疗机构在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进行网上随访时,医生应掌握患者的病历,确保患者在物理医疗机构明确诊断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病、慢性病后,能够回到同一诊断。

“这里很明确,物理机构的诊断和处方必须先有线,线上机构可以进行后续,针对慢性病和常见病。”上海某三甲医院的行政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在审批医生的网上执业申请时,会提醒医生在网上对新确诊的患者进行仔细诊断和开药。“患者在网上看照片进行首诊是不负责任的”。(记者王玉洁实习生尤思迪)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