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网红”要“长红”,守牢食品安全底线是关键

2021-03-02 13:00:24 990

日前,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茶百道、益典、COCO等茶店,发现存在员工未取得健康证、厨房物品随意摆放、原材料未标注、生产课桌凌乱等健康安全问题。有网友感叹:“我以为只有小店才有问题。没想到这些知名品牌店都不靠谱。以后能开心的喝奶茶吗?”

奶茶等新茶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市场发展也才10年左右。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新消费、新市场、新方向——2019中国饮料行业趋势发展报告》,2018年中国茶叶市场全面爆发。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现有茶叶门店数量达到41万家,一年内增长74%。根据第一财经商务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新茶白皮书,2020年中国茶叶市场总规模将达到4420亿元,其中新茶市场将超过1000亿元。预计到2021年,新增茶店55万家,消费者3.65亿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亿元。

俗话说“萝卜快洗不出泥”,而奶茶等新茶市场这几年发展很快,也有一些乱象。生产加工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如脏乱、随意添加、虚假宣传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据部分媒体统计,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餐饮场所销售的鲜茶、果汁等产品质量抽检结果显示,发现不合格新茶119批,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超标,其次是人工色素、甜味剂、防腐剂和营养指标检测不达标。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2019年7月,某媒体记者卧底,发现存在烂果榨汁、手切水果等健康安全问题。事件曝光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对甘茶渡饮料店处以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罚款10万元。

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但新茶叶市场的“老问题”仍然难以根除,甚至一些龙头企业成为监管黑名单上的常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发现问题后,上海几家茶叶店给出了解释。有人说是“人力不足,新人培训不足,打扫卫生不及时”,也有人说是“员工没有养成清洁的习惯,食物和原材料随意摆放”。这些解释都很实用,但并没有深入到根源。据业内人士分析,茶店员工缺乏管理是因为规章制度不完善。而这种现实,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一方面,奶茶等新茶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市场门槛不高,资本进入缺乏限制,导致混合经营企业;另一方面,该市场一些领先品牌的规模扩张大多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占领市场很快,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即品牌方对加盟店的管控能力较弱,加盟店缺乏维护品牌声誉的动力,容易导致放松生产流程和员工行为的管理,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当然,新茶市场的顽疾也和这个市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虽然奶茶等新茶也属于饮料,企业门店也要按照我国目前饮料的法规和标准生产,但新茶与瓶装饮料不同,多是现场生产,产品外包装上没有原配料和营养标签信息。在执法过程中,市场监管部门发现,一些茶店工作人员不知道成分有多少,也不知道每种成分达到多少比例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只是根据个人感受和顾客喜好添加“喜欢烹饪”的食材,没有任何量化标准。这种随机处理操作必然会“添加”问题,“制造”隐患。

新茶叶市场的快速发展表明它满足了新的消费需求。但相关企业要想从“网红”变成“长红”,必须打好质量基础,保持安全底线。否则会被消费者抛弃。这提醒新茶企业要着眼长远,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内部管理和质量安全控制。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让新茶叶产业进入规范化发展轨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