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亏损的共享充电宝们,开始卖白酒、做短视频了

2021-12-07 16:00:50 520

今年4月推出的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NASDAQ:EM)迎来了挑战时刻。刚刚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其9.3亿元(人民币,下同)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停滞;净亏损近8000万元,而去年同期利润超过1亿元。这也是连续五个季度首次亏损。

共享充电宝 怪兽充电

12月6日收盘,怪兽充电股价跌至最低点,仅为1.50美元,较高点下跌超过80%,市值仅不足4亿美元,从“独角兽”的位置跌落。

虽然受到美国股市整体波动的影响,但在这背后,整个行业都呈现出一些冷淡,一些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品牌上市,行业洗牌激烈,搜电、洁电合并为珠芒科技。原来共享充电宝的“三兽一电”模式,已经逐渐被“小竹兽”所取代。但小店科技搬到港股市场搁浅,半年来几乎没什么话语权。

疫情叠加寒冬,共享充电宝该不该为集体“过冬”做准备?

加速扩张 5个季度以来首次亏损

怪兽充电是共享充电领域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今年三季度,怪兽充电的共享充电宝业务为8.954亿元,相比去年甚至略有减少;净利润也大幅下降,第三季度亏损7944万元,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盈利2000多万。

怪兽充电董事长兼CEO蔡光远对此进行了解释。中国地区疫情影响导致线下流量减少,第四季度也会受到影响。Monster第四季度的预测收入在8亿到8.3亿之间,并且还在继续下降。

共享充电宝确实是高度依赖线下流量的场景消费。然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怪兽充电通过“争夺战”挺过了危机。蔡光远说,当时一线员工乘坐出租车、地铁等。并将关闭商店的设备转移到仍在营业且效率更高的商店。去年怪兽充电全年营收28亿,净利润超过7500万。

其实从财务数据来看,怪兽充电的亏损与其加速扩张有关。

三季度怪兽充电营销费用同比增长23.8%至8.14亿元,占总营收的87.53%。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积分的扩展和合伙人的激励费用。

今年前三季度,怪兽充电的营销费用达到22.46亿元,超过去年。

疫情期间的逆势扩张是怪兽充电的竞争策略。共享充电宝需要打点数扩大覆盖形成规模效应,不同品牌的机柜争夺线下点数,就像自行车共享大战时争夺地盘一样。

互联网市场残酷的“28法则”正在驱使他们。

怪兽充电曾经是市场的老大,占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然而,几乎在上市的同时,街电和搜电宣布合并,用户总数达3.6亿,今年9月用户数已突破100万。截至去年年底,小型电力技术已超过71万项。

截至9月30日,怪兽充电名额82万个,第三季度累计用户2.73亿,新增注册用户1790万。从点数和用户规模来看,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第一已经转移。

以战略亏损换取规模是互联网公司的常见套路,但对于怪兽充电来说,今年的扩张并不会增加营收,甚至有可能亏损。

当增长进入瓶颈期,粗放扩张的时代就结束了。蔡光远表示,面对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怪兽充电将部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部管理和运营优化上。

精细化操作迫在眉睫。今年第三季度,Monster Charging推出了充电宝优化方案,可以动态调整柜内的充电宝数量accor

电也是如此。2018年至2020年,其共享充电宝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97%以上。

因此,涨价成为共享充电宝品牌降低营收焦虑的法宝,甚至一些热门景区一度涨到10元/小时。这引起了一些反弹。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要求怪兽、小店等多个品牌进行整改。调整后各品牌平均价格维持在2.2-3.3元/小时,每小时3元及以下价签的橱柜占比69%-96%。

涨价总是有限度的,容易伤害消费者体验。共享充电器渴望找到新的增长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破局者。

比如怪兽充电开始卖酒。今年年初,怪兽充电推出了一款名为“开欢”的白酒。在财务报告中,它开始自称为“消费科技公司”。

蔡广元曾解释,白酒市场广阔,毛利率高。“怪物充的上亿用户都可以用”。但事实是,在共享充电市场,消费者没有任何忠诚度。从共享充电宝用户到一个消费品牌用户,中间渠道依然不顺畅。目前“开欢”天猫旗舰店粉丝2.5万,店内目前只有一款产品,最高销量也只有100。

搜电与捷电合并后的新公司珠芒科技提出了做物联网智能硬件终端的“制造商和运营商”的目标。对共享充电宝箱大做文章,增加了彩屏、体温监测、AED(外置除颤功能)、无人零售等功能,有的设备甚至还卖口罩。

想法是扩大服务范围

频次,不过共享充电宝更大的布局领域还是在密集的门店,可应用的范围实际上有限。

相较于在C端找机会,小电科技则将目光瞄准了B端——通过与短视频公司合作,为点位合作商家提供短视频和直播营销方案,但商家是否买单是个问题。

种种开源模式尚待验证。节流,成了寒冬下的选择。

玩家都不赚钱?

共享充电宝模式刚出现时,因为能迅速聚拢现金流,吸引众多玩家入场,资本为之疯狂,曾创下40天融资近12亿的速度。2017-2018年,行业洗牌开始,逐渐形成“三电一兽”的格局。后疫情时代,头部品牌争抢上市,或者选择“抱团”,逐渐形成“小竹兽”的格局。

这其中,也有巨头参与。从2017年开始,美团曾多次进出这一市场。2020年重启充电宝业务后,它曾背靠商家资源疯狂抢市场。但今年以来,美团已开始抛弃直营点位,转让给代理商。

“纯粹是自己内卷把自己搞死了。”一位曾在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工作人员表示,共享充电宝品牌为了抢市场,将定价权让给了商户,终端价格更加混乱。

图片

街电招募广告

共享充电宝的代理模式下,一般是商家购买机器,0元加盟,每单收入由品牌与商家分成。为了扩张,共享充电宝品牌会给线下商家不少激励。去年怪兽充电的投放点位激励费同比增长70%达到15.76亿元;而小电科技去年共享充电宝租赁收入约为19亿元,其中给商家的激励费超过10亿元。

在此前的调查中,《天下网商》发现,有共享充电宝品牌以“分润高达100%,一月回本”,“24小时赚收益”等充满诱惑的加盟条件吸引商户。一共享充电宝品牌方曾对天下网商透露,有加盟商户仅靠共享充电宝,一星期的佣金收益就高达3万元。而与之对应,是共享充电宝品牌稀薄的利润。行业中一度有共享充电宝品牌为线下门店“打工”的说法。

但当线下共享充电宝投放量接近饱和,商家的收入也因此被摊薄。据第一财经11月走访报道,有不少商家靠共享充电宝的月收入仅为百元,决定退出市场。

共享充电宝不断飙升的价格,还有充电慢、归还难、归还后仍扣费等问题,也在挑战消费者耐心。

而归根结底,仍是需求与价格、体验能否平衡的问题。

共享充电宝虽然比共享单车更刚需,但仍具有替代性。随着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大,不少用户的“用电焦虑”正在被缓解。

共享充电宝的生意具有时间窗口,如果仍然无法找到规模化盈利的有效方法,投资者的耐心将会被耗尽。

2017年底,蔡光渊判断,共享充电行业需要打持久战,“两年以后,这个行业坚持到底的英雄就会出现”。但至少从目前看来,煎熬和内耗仍将伴随着他们。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newmap | sit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