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正式商用一周年,5G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这些变化......

2020-11-23 19:15:13 850

最近国内外关于5G的新闻层出不穷。

据《每日亚洲评论》(Daily Asia Review)报道,韩国广播通信委员会(Korea Broadcasting and Communication Commission)成员洪振民表示,多达562,656人从5G转到4G服务,原因是消费者对5G的质量差、覆盖面不足和收费高感到不满。有用户说转5G会导致手机电池消耗更快,达不到预期速度。最初韩国政府和移动运营商声称5G传输速率比4G LTE快20倍,但实际上运营商的5G平均速度只比4G LTE快4倍。2019年4月3日,韩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提供5G通信服务的国家。然而,由于连通性差,大量韩国消费者取消了5G合同,回到了4G网络的怀抱。至于中国,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国内5G网络刚刚商业化一年。同样,关于5G在舆论领域的争议也一直有所耳闻。有人唱衰了5G,话题也从一开始质疑5G的无用变成了现在质疑5G的高成本,也有人看好5G,认为自己其实体验到了5G的好处。其实每一个新事物都要经历被质疑和期待被讨论的过程,5G也不例外。尤其是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们经历了被迫与人保持距离的疫情,也面临着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5G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盛典,5G+4K春晚的直播,全国范围内的“云监”,5G远程医疗,5G远程教室,5G疫情期间登上珠穆朗玛峰……5G正式商业化已经一年了,似乎5G无处不在。那么,5G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5G全面商业化的障碍是什么?

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5G的高速、广覆盖、低延迟等特点,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技术前提和基础平台。依托技术领先、行业领先、市场巨大的优势,5G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移动通信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由于5G高速、大带宽的需求,需要优先升级骨干网,这将明显带动光模块、光缆等通信设备行业的发展。预计2021年光模块产业规模将达到140亿元,光缆产业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今年是5G网络爆发的一年。由于5G频段的增加,5G基站数量大幅增加。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近70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突破1.8亿,提前完成了2020年5G基站建设目标。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地级5G网络的覆盖。具体到三大运营商,截至今年9月,中国移动已完成全国35万个5G基站建设项目,在全国340个城市和重点县提供5G商业服务,建成100多个国家集团级5G领先示范项目,带动2000多个省级区域特色项目。至于联通和电信联合建设5G基站,8月底共享规模达到30万台,预计年底开通38万台。根据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的数据,自2020年正式商业化以来,预计到2020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0400万,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快速增长,2025年将达到4.28亿。二、相关行业建设现状 虽然很多个人5G手机用户抱怨不能直接感受到5G低延迟的特点和价值,毕竟我们用手机5ms和50ms没什么区别,但其实5G低延迟最大的受益者是物联网,它可以更精准的遥控设备。因此,原工信部部长苗伟提出了5G应用场景的“八分之二率”,即5G应用场景约20%是To C,80%是to B..据相关专家分析,5G技术除了超高宽带个人消费外,还首次应用于工业互联网、汽车联网、智能医疗等领域。1.5G+工业互联网2020是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尾之年,也是5G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之年。同时也被业界誉为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的第一年。中国ICT研究院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达到2.1万亿元,同比增长47.3%。预计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约为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9%。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上是在传统云平台的基础上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优化工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打造云边缘的一体化工业大脑。从目前的进展来看,主要有三个层面:第一,在边缘智能层面,5G有利于提供附近的计算能力,这将提高设备端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设备的实时响应;

二是在无线下沉层面,5G逐渐下沉并与TSN、工业互联网融合,提升PLC、DCS等工业控制器的通信能力,使机器间的互操作性更加扁平化;

第三,在应用升级层面,利用5G构建更广、更广、更快、更可靠的通信基础设施,利用云的超强计算能力和AI技术分析学习海量数据,可以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工业大脑。

目前5G+工业互联网已经主要应用于工业设计、制造、质检、运维、安全等关键环节,形成了无损检测、远程维护、无人巡检等典型应用场景。比如浙江移动与杭州汽轮机集团合作建立5G三维扫描建模与检测系统。系统将检测时间从2-3天缩短到3-5分钟,并在实现全产品检测的基础上建立质量信息库,方便后期质量问题分析和追溯;贵阳5G实验网络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完成了5G创新实验室对航天云网络的平台接入,通过5G网络以超低延迟将海量工业设备信息实时上传至云端,实现了对整个制造过程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2020年7月,ITU在电话会议上宣布,3GPP 5G技术(包括NB-物联网)满足IMT-2020 5G技术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正式被接受为ITU IMT-2020 5G技术标准。这标志着以中国5G产业链为主导的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已经正式纳入国际标准。随着5G的大规模商业化,基于NB-物联网+4G+5G的几项核心物联网技术将承担起开启物联网的责任,承担起满足未来大规模物联网场景应用的需求,也将在工业领域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2.5G+车联网是指“人-车-路-云”之间按照一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即首先实现汽车的智能联网,然后利用各种传感技术感知车辆的状态信息,借助无线通信网络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交通的智能管理。车联网的推广需要车路合作。中国汽车联网始于2009年,经历了起步阶段(支持远程通话)、移动互联网阶段(与汽车共享手机应用)、汽车IVI阶段(汽车娱乐,围绕中控面板)、5G+V2X阶段。目前,5G车辆联网由V2V、V2P、V2I和V2N四种通信类型组成,可服务于V2V/V2I安全、V2I/V2P效率提升和V2I服务三大领域。这些应用可以概括为:车速小于130 km/h,通信距离大于300 m,系统延时小于100 ms,数据更新频率为1Hz,定位精度小于1.5 m,路侧单元可以覆盖半径320 m、密度200-400 m的场景,通过5G技术与汽车行业的结合,比亚迪、长安汽车、广汽集团、SAIC集团等汽车厂商积极安排智能网络化的生产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如联通、百度、中兴等。)通过与自主驾驶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如清华、大唐、福特、一汽等)共同创新,构建协同驾驶生态系统。)。具体落地方面,各省市都在积极加大车辆联网布局。比如北京房山区政府和中国移动在北京高端制造基地建设了国内首个5G自主驾驶示范区,建成了国内首个5G自主驾驶车辆开放测试路,可以提供5G智能车测试现场环境。厦门市交通局、公交集团、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在厦门BRT上搭建首个商用级5G智能联网驾驶平台,将推动厦门BRT实现无人驾驶。根据玛奇纳、国际监测系统和华为的联合研究数据,预计到2020年,全球汽车联网连接数量将增加到3亿左右,到2025年将超过10亿,汽车联网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将继续普及。值得一提的是,车联网的发展,前不久还受到了政策的扶持。11月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道路运输条例(征求意见修订稿)》公众咨询通知。《条例》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信息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到2025年,我国可以实现有条件智能驾驶汽车的规模化生产,LTE-V2X实现区域覆盖,5G-V2X覆盖部分城市和高速公路。根据国家计划,2025年C-V2X的普及率将达到50%。要积极推动大数据、信息技术、自动驾驶等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3.5G+智能医疗在医疗应用中,5G以其特有的高速、宽连通、低延迟等优势,可以支持一系列的医院内外医疗信息需求,带来医疗服务改革。 包括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的医疗监护和护理应用,基于视频和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和指导应用,以及基于视频的远程控制应用。由于5G的大连接,以后所有设备都可以互相连接。同时,医院之间的医疗服务协作也可以快速进行。特别是在远程医疗方面,全国许多地方都取得了成功。远程医疗是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可以承载医疗设备和移动用户的全连接网络。它收集和监控无线监控、移动护理和患者实时定位等数据,并在医院的业务服务器上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高医疗效率。借助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医生可以通过基于视频和图像的医疗诊断系统为患者提供远程实时咨询和紧急救援指导。例如,基于人工智能和触觉反馈的远程超声波理论上需要30Mbps的数据速率和10ms的最大延迟。患者可以通过便携式5G医疗终端和云医疗服务器与远程医疗专家进行交流,随时随地享受医疗服务。目前5G+智能医疗如火如荼。例如,中国移动和华为通过操纵连接5G网络的远程机械臂,协助海南总医院成功完成了北京患者的远程人体手术,实现了中国5G网络下的首次实施。远程手术;上海第一医院正在建设5G智能医疗联合创新中心,将覆盖远程查房、区域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教学、机械臂远程操作等服务;北京移动和华为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5G室内数字系统部署,为移动查房、移动护理、移动检测、移动咨询等应用提供5G网络环境。特别是2020年,医疗领域面临巨大压力。在抗击新冠肺炎肺炎的战斗中,5G+智能医疗及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社区管理、人群防控、疫情预警、远程诊疗等诸多方面。比如使用5G视频查房系统,通过在隔离病房和ICU提供全景摄像头,专家可以使用监控中心的VR眼镜对病房内的患者进行检查,指导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处置。此外,还有智能机器人利用5G+红外和雷达技术规划自己的路径,独立乘坐梯子,并根据指令自动进入隔离病房进行消毒、送药和清洗。随着2020年5G时代的到来,智能医疗解决方案将依靠5G技术构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和治疗应用,有效解决我国供应严重失衡、误诊率高、漏诊时间长等诸多问题。 4.一年来,其他新基础设施领域的5G+ 5G商业化在应用创新方面一直在扩大。从5G目前的产业创新实践来看,无论是遥控、图像识别还是无人机,都能够真正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仅仅依靠5G连接性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结合行业信息系统才能真正产生价值。在中央政府为新基础设施定义的7大产业领域,即5G基站建设、UHV、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中,5G排名第一,因为5G投资的每一个单位都会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这成为支持经济和社会数字化和网络化,包括智能转型的关键。5G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关键支撑。据估计,从2020年到2025年,5G将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增长15.2万亿元。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要以5G等应用创新为重点,深入挖掘垂直产业需求,鼓励信息通信产业和工业、交通、医疗、能源、教育等。行业范围更广,协同创新更深,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构建广泛的应用生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殷浩指出:“5G的发展不应是单一的技术之战,而应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其他信息通信技术一起,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孵化新应用,催生新格式。”自2020年新基础设施概念提出以来,山东、四川、广西、上海等地召开了新基础设施动员大会,部署了相关工作。很多地方以2020-2022年为一个周期,力争三年内地方新基础设施投资有较大进展。梳理各地出台的新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发现5G已经成为各地新基础设施发展的“标准”。例如,广州提出,到2022年,广州要“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批5 G商业试点城市和综合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总投资300多亿元建设8万个5G基站,培育200家5G应用领域创新企业”;11月5日,“广西新基础设施建设动员大会暨首批重大项目开竣工仪式”在南宁举行。会议表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区已建成5G基站24256个,超过年度计划2万个基站的任务。随着5G“新基础设施”的升级,5G的真正价值将更加显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预测,从2020年起,预计5G将带动直接经济产出4840亿元,间接经济产出1.2万亿元。就业机会方面,预计2020年、2025年、2030年,5G商业企业将分别直接贡献50万、350万、800万就业机会。

第三,5G新基础设施当前面临的挑战 虽然5G商业开通一年了,但是目前的5G网络还不是一个完美的网络,商业模式还不明朗,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挑战: 一、目前5G的主要亮点是宽带移动接入,但未来仍需通过大流量、大连接、高可靠性、低延迟来测试。

第二,5G SA的建设将面临高需求、高预期、时间紧的挑战,行业各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SDN、NFV、网络切片、MEC、SD-WAN等技术的建设还有待验证,面临着与5G SA一起探索道路的风险。

第三,5G切片和MEC技术的融合创新是5G未来在垂直行业应用的关键因素。端到端网络分片的标准、产品与现有网络的兼容性、MECs之间的协调以及MECs与中心云之间在保证时延的前提下合理的功能分配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5G基站的功耗很难降低。低功耗、低成本的5G终端是大规模商用的瓶颈。业界希望国产多模多屏支持SA芯片量产。但目前市场上的5G基带芯片主要是基于7 nm技术,国外已经开始发布技术水平更高的下一代芯片。中国研发的新一代5G终端芯片供应链受制于人的风险,芯片持续创新压力大。目前5G基站的功耗还是4G的三倍,进一步降低功耗非常困难。室内覆盖在移动网络建设投资中占比高,5G工作频率高,电磁波穿墙能力差,覆盖成本比4G高。深度覆盖需要对比分布式基站和房间子系统。新一代房间子系统需要兼顾主动和被动,拓展物联网和定位功能,增加可视化运维等智能化能力。同时,5G终端测试仪器和网络优秀仪器仍然是5G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第五,行业刚刚需要的、跨境的合作和商业模式还不明朗,行业主导的积极性还没有发挥出来。目前大众对5G的理解是带宽更宽,速度更快,不足以迅速扩大用户群,用户需要有更高的价值体验。行业还需要克服和解决5G产品形态和消费模式、网络建设模式、网络运维调度模式等问题。

除了以上五点,5G安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技术、新场景、新生态的出现; 引入虚拟化、开放性、切片、开源等技术; 大量数据上网、上云等这些因素,造成了新5G网络本身的安全隐患,以及5G所启用的各个行业的安全挑战。 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国务院于今年7月2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工业和通信业的发展情况,并表示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发挥5G在优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一是推进质量与效率并重的网络建设。推进基础电信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抓住建设周期,以支持自主组网(SA)模式为目标,加快建设覆盖全国、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优质5G网络,继续支持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共建共享,率先建设极具竞争力的200万亿大带宽5G网络。

第二,注重市场活力的充分释放。抓住5G在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方面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5G的应用场景,推动品类丰富、性价比高的5G终端进入市场。

三是实现5G与其他行业同频谐振。要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应用5G的积极性,促进通信与相关行业的双向开放与合作,研究梳理5G应用推广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对网络有哪些需求。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些应用的需求,明确技术解决方案,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有效开拓5G等行业的应用渠道。

第四,发挥地方扶持政策的助推作用。充分发挥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红利,鼓励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地实施政策,充分利用供电、建设、应用、资金等政策的“工具箱”。,并结合各地的产业优势和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将5G的发展迅速转化为支撑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第五,加强国际合作,互助共赢。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在5G技术、产业和应用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继续推进5G应用创新,推动新增长点形成,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下行压力。

同时,为了保护普通消费者的权益,出台了《电信业务规范》、《关于规范电信业务协议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信业务用户消费提醒的通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电信企业在为用户开通业务时保护用户的知情权。 并表示,各地通信管理局将密切关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查处未经用户同意升级用户套餐和捆绑销售的行为。 事实上,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近年来的人工智能,我们都可以看到,从国家政策到行业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态度比以往更加开放包容,5G也是如此。目前,人们正在无休止地争论5G,以证明它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但事实上,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正如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所说,“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应该采取适度超前的战略,就像让位于等车一样。应该是中等先进,让位于等车。不要等大家都停了车,再去想修路的问题。”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newmap | sitemaps